丁嘉政皱了皱鼻翼,讽刺道:“想不到张先生没上过大学,居然也知道日理万机的出处。”“当真是藏巧于拙啊!”张束淡淡一笑,反问道:“丁老师,我这人向来不喜欢锋芒毕露。”“大千世界,人外有人,保不齐遇到一个行家。”“你如果像跳梁小丑一样班门弄斧,最后岂不是贻笑大方。”“当然,我也不会刻意藏拙。”“那就显得有些矫揉造作了。”“丁老师,你说是不是呢?”此言一出,丁嘉政脸色变得铁青。他用藏巧于拙这个成语,一来是暗讽张束,二来是想试探一下张束的文字功底。没想到张束火力全开,话里话外都在嘲讽自己。而且每个成语都用得恰到好处。之前是挑衅,现在算是正式交战了。想跟我比文字功底,真是不自量力!“张先生懂的成语不少啊,不知道你有没有读过韩愈的《调张籍》?”丁嘉政眼中释放出竞争的寒芒,语气不善道:“前面两句是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张先生可知道第三句是什么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张束脸色平静。“原来张先生知道啊!”丁嘉政自鸣得意地笑了起来。他问《调张籍》第三句的意图很明显。如果张束说不出来,他可以亲口嘲讽张束。张束如果说得出来,那等于亲口承认自己不自量力。横竖都是他占了上风!周围几个老师的脸上,也忍不住扬起幸灾乐祸的笑容。丁嘉政和他们是同一个阶层的人。此刻,他们都有一种智商碾压别人的优越感。文字这个领域,他们怎么可能输给一个没上过大学的年轻人。丁嘉政的做法,让夏念瑶皱起了眉头。为人师表,居然心胸狭隘到用这种卑劣的手法,来戏弄别人。以此彰显自己的所谓的专业水准。实在是可悲可叹!夏念瑶正想出声批评丁嘉政的时候,张束开口了:“丁老师这么博学多闻,不知道有没有听过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学生去问他的老师,他自己和老师的区别在哪里。”“老师想了想,找了一张纸,先在纸张的中间画了一个大圆圈,又在大圆圈中间画了一个小圆圈,小圆圈微微超出大圆圈的范围。”“小圆圈相当于学生,大圆圈相当于老师。”“老师指着大圆圈和小圆圈重合的部分,说这是两人都会的知识。”“然后指了指小圆圈超出大圆圈的范围,说就算是学生也懂得一些老师不懂的知识。”“最后他指着大圆圈没有和小圆圈重合的范围,问他的学生,这代表什么。”“学生想都没想就说,这代表老师懂的东西比我多。”“老师摇摇头,说了一句让学生叹为观止的话。”“丁老师,你知道那位老师说了什么吗?”在座的几个老师面面相觑,显然都被张束这个故事最后的悬念给吸引住了。等了一会儿后,有个老师实在忍不住,便开口问道:“张先生,那老师到底说了什么?”张束淡淡一笑,从容道:“那老师指了指大圆圈之外的部分。。。。。。”“说了一句话,我比你更接近无知!”此言一出,在场的所有老师全都陷入了沉思。他们在脑子里消化着这话的意思。夏念瑶悟性过人,她是第一个展露笑颜的人。显然,她已经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很快,在座的老师纷纷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可紧接着,他们的脸色都被羞愧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