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早早就入了殿,秦王是诸王之长,自是第一个入内。随后是晋王、燕王、楚王。。。。。。然后是其他藩王。李彻不疾不徐,牵着潭王的手跟在诸王后。庆帝见到楚王后面跟着的不是李彻,而是老七,微微蹙了下眉毛。但又看到李彻主动走到最后面,牵着幼弟的手,眼中闪过一丝暖意。然而,殿中其他人投向李彻的眼神,可就算不上友善了。以吐蕃使节为首,一众被李彻羞辱的使臣看到李彻走了进来,立刻恶狠狠地瞪了过来。反倒是被李彻暴揍一顿的倭国使臣,看到李彻的瞬间,身体便不可控制地颤抖起来。李彻扫过一众使臣愤怒的脸,视线最终落在倭国使臣脸上,咧嘴一笑。倭国使臣顿觉遍体彻寒,如坠冰窟。好在李彻很快就收回了眼神,随着众藩王在殿中站定。倭国使臣微微松了口气,但仍觉得浑身不自在。他也不知道为何,总能在李彻身上感受到一股恶意,一股纯粹的恶意。不像是针对他这个人,而像是针对。。。。。。他这个物种?就像是一个极其讨厌虫子的人,看到了一只虫子,流露出那种发自内心的厌恶。“参见父皇。”众藩王齐声道。“好。”庆帝威严的脸上多了几分笑意,“且入座吧。”“谢父皇。”皇子们入座后,满朝文武才按次序入座,以霍韬、杜辅臣两位丞相为首的文臣在左,以朱纯为首的武将勋贵在右。众人入席坐定,宴会开始。丝竹之声悠扬而起,宫娥们鱼贯而入,摆上珍馐美馔。庆帝端坐龙椅之上,举起金樽:“诸位爱卿,今日大典,朕与诸位同庆!”群臣山呼万岁,觥筹交错,殿内一片欢腾。门外也传来一阵响动,诸皇子的礼物已经运到了宫殿外,只等献礼仪式开始。旦日乃是去年之尾,今年之始,新旧交替之时。众臣子也想在这一天放松放松,高高兴兴的,迎接新的一年。所以,席上出现了少有的和谐场面,便是打生打死的政敌也不会在这时互相攻讦。然而,这看似祥和的景象,却被一声突兀的断喝打破:“皇帝陛下!外臣有一言,不吐不快!”说话之人,正是吐蕃使臣禄东赞。他身形魁梧,声如洪钟,在殿内回荡,震得众人手中的酒杯微微颤抖。礼部尚书顿时面色难看起来。他早和这群使臣说定了,大典乃是重中之重,其余万事都先放下,今日大典过后再说。若是陛下还避之不谈,大不了礼部出点血,补偿他们一番就是。却未曾想到这禄东赞这么不讲体面,非要在这个时候出来闹。庆帝放下酒樽,眉头微蹙:“你有何事,非要此时说吗?”禄东赞上前一步,指着坐在皇子席位上,面容冷峻的李彻,高声道:“启禀陛下,外臣实在是不吐不快。。。。。。敢问奉王为何能出现在此地?”“前几日他夜闯我四方馆,肆意妄为,欺辱我吐蕃使臣!”“如此行径,陛下却未曾严惩,只是让其闭门思过也就罢了,今日却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此。还请陛下,给我等一个说法!”此言一出,殿内顿时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李彻身上。李彻依旧神色不变,只是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仿佛置身事外。禄东赞身后,其他几国的使臣也纷纷出列,附和道:“我等皆可作证!奉王殿下此举,实在有失体统!”“我等千里迢迢来大庆参加大典,为的是两国邦交友好,却受此侮辱,陛下应当给我等一个说法!”“没错!此事必须有个结论!”庆帝脸色阴沉,强忍着怒意:“此事朕心中有数,过几日再说。”“今日事,今日毕。”禄东赞寸步不让。此言一出,庆帝脸上的怒意顿时消弭,看上去变得平静起来。熟悉他的官员都知道,这是陛下发怒前的征兆。这禄东赞也是太没有分寸了,真当陛下没有脾气呢?!他们却不知道,禄东赞之所以揪着不放的真正原因。禄东赞多次出使大庆,能熟读大庆的书籍,很清楚中原王朝的强大。他早就发现了那批书籍的珍贵,能让吐蕃少走数十、甚至上百年的弯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不惜冒着得罪庆帝大怒的风险,也要将四方馆之事重提,以此获得更多的好处。庆帝的眼神变得愈加平静,而平静之中藏着的寒意,连最迟钝的使臣都能看得出来。周围的禁军将士默默将手伸向刀把,一众武将也冷冷地看着使臣那边。使臣们也察觉到了气氛不对,喊叫声逐渐停止。太子低眉顺眼地站在龙椅之下,一众藩王也都作壁上观。他们虽然都看李彻不爽,但也不会在这种时候落井下石。当然,主要还是不敢。就当殿内气氛要降到冰点之时,一道声音打破了平静:“父皇,儿臣有话要讲!”庆帝看向李彻,面色稍稍一松,声音低沉:“说。”李彻缓缓起身,走到大殿中央,直视一众使臣。几名使臣只觉得扑面而来一阵寒意,下意识缩了缩脖子。“此事因本王而起,诸位不就是要个说法吗?”李彻脸上闪过一丝冷笑:“好!本王给你们说法!”“只是。。。。。。今日乃大庆的旦日大典,诸位在此时要说法,是不是太没有礼数了?”禄东赞沉吟片刻,缓缓开口道:“敢问奉王殿下何时能给我等一个答复?”李彻淡然道:“大典之后。”禄东赞深吸一口气。他也知道见好就收的道理,如今李彻的态度已经表明,大庆的君臣忍耐度已经达到了极限。若是再逼下去,再惹得龙颜大怒,奉王那个疯子发癫,怕是对自己、对吐蕃都没什么好处。“好,在下等着您的答复。”此事翻篇,但气氛已经被打破,大殿内再无推杯换盏的和谐气氛。李彻微微一笑,看向龙椅上的庆帝,微微躬身行礼:“父皇,此等祥瑞之时,请允儿臣和皇兄皇弟们献上贺礼。”庆帝面色梢缓,微微颔首:“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