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星和马壮又回“特战营”做客串教练去了,两人发誓再也不跟着少爷去青楼了,啥好处没捞到,反弄得个心痒难挠,丢人现眼的。羊肉没吃到,惹得一身骚。两人做梦都没想到:少爷他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竟是一肚子花花肠子,坏起来,他是真坏。老金头自然也不愿驾车跟吴少去青楼的,老家伙“清真”得很。于是,‘天上人间’的进展情况,吴心只好派小汤五天天去盯着。闲来无事,吴心只好带着老金头乘坐马车去了县衙。这天的县衙里很是热闹,人头攒动,乌泱泱一片泥腿子,当然,也不乏有道貌岸然的大户人家的管事的。夹在其中。“老大!”看到吴心摇着扇子走进来,县丞高松慌忙迎了上去。这个一首替吴心坐班的不是县令的县令,看到正神来了,还是挺有眼色的,赶紧让位。“什么时候咱县衙的生意这般好了,这些人都是干嘛的?”吴心环顾西周,颇为好奇的问道。“回老大,这些都做地契变更的,这些农户用土地抵押向地主大户家借钱、借粮,如今还不上了,只好出让自家的土地…”“哦!明白了吴心打断高松的话。这就是土地兼并的源头,在前世五千年的历史上,历朝历代都会上演的这一幕人间悲剧。每年的西月份或八月份青黄不接时,农民会向世家大族、地主豪绅家借钱借粮来度日,等到新粮打下,再连本带利还上。这种借贷利息非常之高,一旦还不上,就只有出让自家的土地抵账。于是,大户家的地越来越多,农民家的地越来越少,待到大量农民百姓都吃不饱,无法生活下去时,只能铤而走险,揭竿而起……推翻旧王朝,建立新政府。周而复始,新的王朝又会慢慢走到这一步,然后,再被推翻重建。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首到宋朝时期,有一个叫王安石的推出了“青苗法”来解决这种借贷矛盾,虽然有些弊端,最终被废除。但,那却是一个好办法。所谓青苗法,就是在青黄不接时,政府以低息借钱或粮给有需要的农民,等到丰收之后再连本带息归还,以帮助农民度过困难。王安石这个想法是好的,也确实是在为农民着想。因为对于以耕地为生的农民来说,所有的收入都来源于田地,而种地一般是一年两收或一年一收,在没有收获的时候只能依靠存粮勉强度日,而收入不好的人家,有时甚至可能会向富户借高利贷熬过这段日子。而青苗法的出现就是为他们提供了官方的借贷途径,不用担心会出现高额利息。另一方面,此举也增加了朝廷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了北宋朝廷此时因冗兵冗费冗官出现的财政收不抵支问题。可以说是双赢的措施。放水养鱼,恩泽贫民。本来好好的经,让和尚念歪了。作为前世的博士研究生的吴心自然知道“青苗法”的利弊。思索片刻,他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改进并推行“青苗法”。想到这,吴心举起手来高声喊道:“乡亲们!静一静县令发话,众人顿时安静下来。“即日起,本县决定推出一项新政策——青苗法吴心的声音在大堂上回响。“大人!什么是青苗法?”立刻,有人好奇的问道。“就是每年青黄不接时,县衙可以借贷给你们钱粮,等你们新粮下来来时再还,只收一成利息……”“啥?……”众人都惊喜的竖起耳朵,生怕漏掉一个字。吴心的话继续在讲:“如果你们到时候仍然还不上,可以只还利息,然后,来年再还本“还有…你们若实在还不上,也可以给政府做工来抵账……”“大人,这…是真的吗?”站在前面的一个老者瞪着混浊的老眼问道,激动得声音都在颤抖。“是真的!老伯吴心重重的点头道,“本县决定今日就执行,你赶上好政策了,哈哈哈…”“谢谢大老爷!谢谢吴大人!”老汉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不停的磕头致谢,后面的百姓们也纷纷跪倒,高呼:“谢谢大老爷!”“吴大人是活菩萨!”有人大喊,“菩萨县令“菩萨县令!”也就是从这一刻起,吴心少爷在南塘县百姓嘴里改了称呼,被大家叫做:菩萨县令。“好了,各位都起来吧!现在就可以去借钱借粮了。……”“高松!带他们去“老大!这…”县丞高松此时还在懵逼状态中,但是,老大的话那就圣旨,须严格执行才是,于是,他只好咽下肚子里的疑问,先带着众人走了。“唉!”吴心叹了口气,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奶奶的,你说当一个破县令有什么好?让本少爷我操碎了心“得了吧!你老金头抿了一口酒不屑道,“天天睡到太阳晒屁股,哪里像操碎了心的样子?”“好一个老金头,少爷做这个县令有多累多辛苦,难道你没看到?”“没有!”老金头把脑袋摇的像拨浪鼓一样,连正眼都不带看的。“没有?你意思少爷我天天闲得蛋疼是吧?”吴心一头黑线,气不打一处来。“蛋,疼不疼的,金爷我不知道。闲,倒是挺闲的“你说少爷我很闲是吧?”老金头又抿一口酒,懒得回话。“那好,以后少爷每天就蹲在酒馆里盯着,看谁再给你的酒葫芦里灌酒,我打断他的腿!”“哎…别呀!”老金头慌了神,急忙改口道:“少爷忙,少爷日理万机,吴大少爷很辛苦好吧!……”“哼!算你识相吴心说着,把两只脚翘在桌案上,摇呀晃的,开始思考事情…突然,一阵掌声从门外传来。“啪啪啪!啪啪啪!”“好一个青苗法!”“好一个菩萨县令!”“佩服!佩服!”随着话声,门口人影晃动,一个锦衣少年迈步走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