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除杨继学外,另外两个举人一个是杨继学的阿爷,在外地做着县令,一个是杨继学的堂叔,跟着杨继学的爹在黎山书院教书,正好是辛盛的老师。
辛氏族长带着满桌族老举杯贺过辛长平后,又大声把辛盛也喊过来。
拍着辛盛的肩膀出言鼓励道:“听你爹爹和阿爷说,二月你便要下场县试,好好好啊,我辛氏一代强过一代,当年你父十六岁得中童生,已经是十里八乡知名的神童,到你这十三岁稚子若也得中,族谱必要大大的记上一笔!”
又解下腰间的荷包,不容拒绝的塞到辛盛怀里,说:“这是叔爷单给你的笔墨钱,拿去买书纸,今年若是考中了,族里再出钱为你摆酒庆贺!”
辛盛抬眼去看辛长平,见辛长平点了头,才收下荷包道谢:“谢谢叔爷,侄孙定然努力。”
等辛盛拿着沉沉的荷包回了小孩那桌,辛砚便急忙凑上来,艳羡的问到:“盛哥哥,族长叔爷给了你什么?快给我也瞧瞧。”
辛盛打开荷包一看,里面装的是两个桂花样子的银裸子,他拿出一个掂量一下,约莫有半两重。
像这种花样的银裸子,往往都是大户人家年节里特意找银匠打了送人的。
乡下人家都是给些铜钱,银子都少见,辛盛便知这定然是族长叔爷特意去找人打了,专为给辛盛博个蟾宫折桂的好彩头。
辛砚探头一见便羡慕得红了眼,今日一早他同二堂兄、弟弟一道去组长叔爷家拜年,每人才各得了五枚铜钱罢了!
辛盛感受到了族长对自己的殷殷期盼,心中又添了些压力。
辛盛在黎山书院名列前茅,甚得先生们看中,除了因为他天资聪颖外,更多的是因为他的努力。
每日他都是
辛长安和辛长康也连连点头,说道:“大哥放心吧,我们日子都过得去,爹这里你放心,我们定会照顾好的。”
小吴氏和朱氏也是拎得清的,心里都知道,如今家里的好日子都是靠着大哥得来的。
若不是大哥读书上进有了功名,家里这点地三兄弟分,交了赋税后都不够各家吃用的。
更别说家里的男人还得轮着去服役,去一次便脱一层皮还算好的,更有倒霉的像姑姐家的男人郭大郎,连命都丢了进去。
若是大哥更进一步,他们都是至亲的自家人,更少不了好处。
都是明白人,是以对公爹不要大哥钱的事都没有意见。
朱氏更是向来更会做人一些,还说:“大哥去赶考要是银钱不够,千万要跟家里说,我们手里也有些余钱,穷家富路,大哥出门在外钱一定要带够。”
辛丰收听儿媳妇这么说,脸上就带了满意的笑,骄傲的想,他三个儿子虽然都各自成家了,但还是一家人,劲还是往一处使的。
辛长康听了心里也觉得面上有光。
小吴氏是个嘴笨的老实人,这会儿只会呐呐的点头,小声的道:“我们家也有,大哥有需要便说。”
辛长平闻言连忙谢道:“多谢弟妹们,族长说了赶考的费用族里出,倒不缺路费。”
等车上的东西都绑好了,辛长平便带着辛盛告辞,辛盛手里被阿爷和两个婶婶都塞了压岁钱。
除了给他的,还有叫他带给妹妹和表妹玉娘的,两只手捧了个满满当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