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看书阁>我老婆是东晋第一女魔头TXT > 第三百七十二章 活力(第1页)

第三百七十二章 活力(第1页)

该放权的时候要放权,一个人是做不了所有事的,唐禹清楚这一点。但在意识形态和风气上,他是一定要严格定死的,否则还没成气候呢,内部就烂掉了,那怎么行。张秀举起了牌子。他是成都人,还很年轻,才二十七岁,通过招贤令来到雒县,如今是广汉郡法曹掾史,负责律法的修订与补充,是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官。此刻也正是他展现自己能力的时候。“张秀你说。”唐禹给他点头示意。张秀站了起来,轻轻道:“唐公,属下出身于寒门,对文化与教育感触颇深。”“我认为,这一切的一切,总结来就四个字——纲纪道德。”“所谓勉勉我王,纲纪四方,纲纪是指社会治理、法度体系和伦理规范,也指一个国家或政权的宏观治理。”“道德就更容易理解的,善恶是非就是道德。”“在内部纲纪上,唐公所言已经很是详细了”“我想说的是,在外部纲纪上,官员应当是百姓的表率,是文化的方向,是道德的皈依。”“无论是人或者动物,都向来是慕强的,这是天性。”“在普通的百姓看来,官员是领导者,是强者,他们会不自禁向强者学习。”“那么我们的官员如果孝顺、诚实、坦率、善良,百姓就会效仿。”“我们的官员如果奸诈、狡黠、卑鄙、恶毒,百姓也会照模照样。”“因此官员对自身的约束,一定要加强,要做道德的表率。”“可以有独特的个性,但不能坏,不能恶,不能蠢。”说到这里,张秀咬了咬牙,低声道:“还有…不能…不能向李越那样…搞男人或被男人搞…”最后一句,直接让在场众人有些绷不住了,一个个憋着笑。唐禹连忙道:“对对对!这个很重要!”要是朝廷里冒出一堆姬佬,那唐禹真要疯。张秀看大家表情太怪,于是连忙道:“对于百姓来说,重要的还是树立道德,这个时代,贵族在襁褓里就可以封侯,无论做什么都是对的,而百姓似乎生来就有罪。”“我们要给他们建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念,提倡孝顺、诚实、善良、友爱、团结、互帮互助等好的理念,尤其是孩子,需要教会他们这些东西。”“提倡好的观念,对于民心的聚拢,对于治安的改变,都是绝对正向的事。”“因此,一个县安排几间房子,请几个教书先生,设立几个公塾,还是可以做到的。”“这个花销不大,但意义却很大啊。”众人对视着,缓缓点头。唐禹沉默了片刻,才认真道:“法曹掾史别做了,以后专门负责教育领域吧,掌握好文化风向,也有监察百官品行之职。”张秀神色一肃,当即道:“属下遵命!”唐禹笑道:“好,接下来讨论第三个问题,也就是广汉郡全年的经济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比较多的专业知识和数据,就不由你们回答了,康节,你来做总结汇报即可。”康节也记不住,连忙拿出之前记好的笔记,念了起来。“我广汉郡是蜀地的核心产粮区,自秦汉以来,水利一向发达。虽然因战乱导致耕地荒废,生产衰微,但近十几年有所恢复。”“目前,我广汉郡共有两万一千三百七十四户,共计七万五千八百人左右,耕地约二十万公顷,即二百万亩,亩产约两石。(皆为汉制单位。)”“因此,我郡每年粮食产量共约四百万石,按照目前税收,抽两成粮税,能有税粮八十万石。”“但这只是理想情况。”说到这里,康节放下了手中的小本本,叹息道:“诸位可以想到,七万五千人,怎么种两百万亩?撑死了四万劳动力,一人难道要种五十亩?”“其实荒废的土地,超过了一半,全部在世家手中。”“如今就算我们可以去种,劳动力也不够。”“我们今年的产量,真实情况是一百二十万石,距离四百万的预期,三成都不到。”“这一百二十万石,抽两成,只有二十四万石。”“二十四万石是什么概念呢,六千大军一年要吃掉十五万石,我们有四百匹马,一年要吃掉四万石。”“剩下的五万石,刚够官员俸禄。”康节无奈道:“看似刚够,其实就是不够,因为粮食的保存、消耗、运输,都有太多的成本,各方面的风险又该怎么扛?”“因此,我们郡府还要被迫向世家借粮。”众人闻言,也是心情沉重。唐禹站了起来,沉声道:“所以保甲联产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这可以提升生产的积极性,提升劳动效率,明年犁具、农具齐备了,保甲联产实施好了,我们预估产量能达到二百万石,也就勉强够了。”“但要真正发展,还要提升人口,北部山区的撩人要下山融入才行,流民继续收纳,很多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这就是我们如今广汉郡的经济问题,这也反映出了,这个时代的经济问题,本质就是人口与土地的问题。”“所以诸位在处理经济问题的时候,多往这方面考虑。”“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一个地区、一个政权的根基,此次在会议提出来,是希望大家要有全局观念,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到整体经济。”“你们不是小人物了,你们的每一个决策,都决定着很多人的生死。”会议的气氛十分严肃,在场众人都感受到了沉甸甸的压力。唐禹继续道:“我们现在只是治理一个郡,将来可能是一个国家,甚至是整个天下。”“如果你们不跟着进步,那迟早会被淘汰。”“这可不是给你们压力,而是我要让你们知道,有大局观,才能心怀天下,进而治理天下。”说到这里,他笑着坐了下来,道:“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我们今天要亟待解决的问题,短期内的军事与外交。”“这个就由史忠来说吧。”史忠站了起来,也考虑到气氛,所以语气轻快了一些。“短期内的军事与外交,其实无非就算是与李寿的角逐。”“诸位都知道,我们之前讨论过,要给李寿找点事做。”“唐公动用了一点小小的人脉,如今晋国两万大军,已经在过来的路上了。”“他们的目标就是汉中郡。”“现在李期像是热锅上的蚂蚁,急得不可开交,正忙着备战呢,诸位可以围绕这一点说一说。”这个时代,众人对经济、民生的理解,是远没有对军事的理解深刻的,因为这个时代的主题就是战争。因此陆越当即举牌,站起来说道:“李琀是个见风使舵的小人,从成都之战的具体内情就可以看得出来,李寿必然是不信他的。”“为了防止李琀投降,李寿必然安抚,而且派兵过去支援。”“当然,他不敢亲自去,他自己一旦走了,李阙拥立李期上位,那就完蛋了。”“我估计,是会派五千到八千的精锐,由心腹带着过去,或者直接让李阙带着过去支援。”“对于守城之战来说,足够了。”邓榕举牌,补充说道:“汉中是军事重镇,本身就有八千大军,守城是绝对够的。”“正是因为李琀立场不坚定,才让李寿这么焦急,我猜测他恐怕不会带太多兵过去。”“我们要做的,是逼李琀投降通敌,借助晋国的力量,打烂李寿。”“可以利用李期做文章,派人救他,把他扔给晋国,让晋国师出有名。”“蜀地越乱越好,越乱我们越安全,越有机会。”面对军事与外交的问题,大家都热情高涨,很快就聊开了。看到他们意气风发的表情,唐禹也不近欣慰。这个崭新政权所表现出来的活力,超出了他原本的预期。他认为,只要经历几次大战,这些人都会逐渐成熟起来。而其中不成熟的那一部分,自然而然会被淘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