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万人,不少了,等恭顺候将长沙沟中粮草以及牛马全部转运后,兵力不就超过了五万,都是大明的精锐将士,朕相信他们能够保护好朕。”
“是,陛下,还请陛下放心,臣以及麾下将士绝不准许瓦刺兵靠近陛下,除非从臣的身体上踏过去。”
“英国公忠勇朕知道,就这样定了,永顺伯!
“臣在!”
“一旦确定也先突袭朕,朕要你立刻率领麾下的三万将士,向土木堡赶来,从外围给朕形成一个巨大的包围圈,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瓦刺骑兵逃脱。”
“是,陛下,臣遵令!”永顺伯脸色带着喜色。
又能好好的打一场,只不过很遗憾,手中没有骑兵,不能发挥他全部的战斗力。
“行了,都下去吧,大军正在休整,不可操之过急!”
“是,陛下!”
“对了,恭顺候在长城外找到的牛羊,如今在哪了?”
“陛下,已经有部分赶入了麻峪口,稍晚一些,会送至怀来卫。”
“不用那么麻烦,大伴伴,传令下去,立刻杀羊宰牛,犒赏三军,至少要保证每个将士都有一斤肉食。”
“是,万岁爷!”
朱祁镇的口谕很快就传遍了麻峪口,并且以极快的速度向着麻峪口之外快速的传去。
“陛下万岁!”的声音响成了一片。
“陛下英明,如此以来,将士们士气恢复,完全可以和也先正面一战。”
“英国公,就不用学文官的说话了,朕还是希望你们能直白一点,接下来商议一下如何封赏将士们吧!”
朱祁镇淡淡的道,眼看战争即将结束,接下来很多士气都需要提上议程。
“陛下,按惯例,大胜后每一位出征的将士都该有奖赏,同时受伤和阵亡的将士都需要抚恤,同时斩杀者都应该有奖赏。”
“受伤将士和阵亡将士的标准呢?”朱祁镇询问道,他脑海中记忆还真没有这个标准。
每一次奏本中只是简单的请赏几个字,内阁也只是简单批复由户部拨款多少后就简单了事。
“陛下,士兵阵亡给丧费一石米(约120斤),由官府负责安葬,如果是武官阵亡,则可以由后辈袭爵,子孙世袭军职并加一秩,总兵级将领阵亡可获祭葬银500两!”
“这么低?”朱祁镇不可置信的问道。
士兵阵亡补偿一石大米,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要知道京师的一石大米不过两钱银子,约等于现代人民币65元。
“陛下,这是太祖皇帝定下的规矩,一直沿用至今。”
“一直没变过?那受伤的呢?”
“回陛下,轻伤,如是参与冲锋陷阵或负伤作战者,按“斩首计功”授官。重伤者由官方提供基础医治,愈后赏银30-50两。
若是伤残保障永久残疾者免军籍,赐田亩或转为卫所杂役,武官伤残者可令子侄替补军职。”
英国公毫不迟疑的背出了各种情况的处理方案。
朱祁镇这才微微点头,受伤的待遇可比阵亡高出了不少。
特别是免军籍,赐田亩,充分体现了明朝执政的灵活性。
但武官伤残者可令子侄替补,这一规定有限制了众多将士向上的道路。
要知道在太祖皇帝的设计中。
为军者始终为军,为匠者始终为匠。
巨大的阶级落差,让无数人再无上进阶梯。
而唯一能改变身份的,只剩下读书这一条路,于是乎,明朝时期,文人的地位愈加的尊崇做大。
最终制约皇室,大明开始陷入文官内斗,空耗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