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升起。城中火势蔓延。一具具化作焦炭的尸体遍地都是。高句丽士卒都蹲在了地上。铠甲兵器也已被卸下。全都是灰头土脸的。脸上也再无傲慢。有的就只是恐惧!“王爷,这些家伙可真是畜生!”铁牛走上前来,怒声道:“城墙里面,有很多尸体,大部分都已化作骸骨。就服饰打扮来看,极有可能是昔日的东征军。”“还有汉山城最中间,有座九层宝塔,塔底下则是用东征军将士头骨筑成的京观。这群王八蛋如此做,根本就是要将我大奉视作死敌!”“嗯。”宁阙轻轻点头。高句丽干出这种事来丝毫不奇怪。他们从上至下可都是神经病。当初老宁王东征,一路高歌猛进,可以说把高句丽吊起来打。就因为后勤补给跟不上,就只能被迫选择撤兵。可高句丽是如何宣称的?他们说自个击败了大奉!打败了老宁王!他们不光是骗别人,连自个都骗了。为宣扬自身说的是真的,他们便将大奉阵亡的将士筑为京观,或是筑进墙中。还有沉进湖中,或是作为建筑物的地基。他们的所作所为,就是要将大奉作为最大的假想敌!正常来说,两国交战总会互有死伤。如果不交换遗体,正常都是就地挖坑掩埋。像高句丽这么干,就是把自己的后路给断了!既是如此,宁阙也只会做得更绝!“老白,伤亡情况如何?”“阵亡者较少。”白羽走上前来,低声道:“受伤的比较多。有的是被烫伤,有的是受了箭伤,大部分都是轻伤。王爷放心,并不影响后续作战。”“嗯。”宁阙点了点头,“该如何做,你应该清楚。将伤亡数翻几倍,记录下来。挑选合适的人,等打完高句丽再派遣去岭南。”“诺!”“至于这些俘虏……”宁阙转头看向他们,淡淡道:“但凡握着兵器且出手过的,一律坑杀。至于其他俘虏,就让他们帮着挖坑。至于其他尸体全部枭首筑为京观,身体则就地焚烧为骨灰建为塔楼。至于当初东征军的遗体,同样焚为骨灰收起来,届时再让人运回大奉供奉起来。”“诺!”宁阙遥望远处,长叹口气。“父王,我总算是完成了您的心愿。”“您且放心,我不会忘记东征军的。”“他们每个人都将落叶归根。”老宁王东征回去后发了很大的脾气,和先帝吵了一架,也是将此战视作自己的耻辱。老宁王认为只要再保障半年的粮草,就能将高句丽的主力全部歼灭。如此就算不能将高句丽纳为郡县,也可让他们再无还击的余力,起码能保障辽东三十年的太平。可先帝认为非战斗减员太多,而且从各地发往高句丽的粮食损耗甚多。十石粮食运至前线,最后能剩下一石就算好的。况且攻打高句丽,实在是没捞到什么好处,完全就只是为了出气而已。先帝是连下三道圣旨,加上彻底断了后勤,老宁王只能选择班师回朝。说是凯旋,可老宁王却将此战视作耻辱,当朝和先帝大吵了一架。回到府后是相当憋屈,没少在他们面前抱怨。还说打了这么多年仗,从未如此屈辱过。明明有大好的机会,可以重创高句丽主力,让他们再无翻身的余力,却偏偏因为粮草而中途放弃。那又何必让他东征呢?如果真的是没有粮草,他也就罢了。可等回到长安城,豪族富户们吃的是满嘴流油,不知糟蹋了多少粮食。而他带着士卒在高句丽,只能就着雪水吃着干粮。最后告诉他,粮草不够?!这都是什么狗屁道理?宁阙记得那时回家过年,父兄都对东征这事耿耿于怀,还让他帮着去给阵亡的将士家属发些补贴。他们带着泾阳良家子东征高句丽,谁知道最后落到如此下场,甚至连尸首都不能带回……宁阙如此支持东征高句丽,也是想要完成父兄的遗愿。他不光要吞并整个高句丽,更要将这些牺牲的壮士带回大奉,落叶归根,让他们享受到应该有的荣耀!他刚刚吩咐下去,蹲在地上等死的高句丽士卒便纷纷嚷嚷起来,很多人脸上也都带着恐惧。听他们各种叽里呱啦的,宁阙是就只听懂了个西八。“他们说啥呢?”“听起来不像是啥好话。”“我看倒不如全杀了……”白羽握着佩剑,冷冷开口。宁阙则是无力翻了个白眼。目前可还没有屠城的必要。“他们是在互相揭发,还有的在辩解,说自个虽然握着兵器,却也只是朝着战友挥刀,还是想逃命而已,所以认为自己不该被坑杀。”“真是群废物啊……”铁牛看得是直摇头。对这票士卒是相当鄙视。根本就没有半点血性!宁阙只是冷漠抬起手来。“不必管这么多理由。”“宁可错杀三千,绝不放过一人!”“只要握着兵器的,全杀了!”宁阙看向译者,冷冷交代。他们这是在打仗,不是过家家。他这已经算是客气的了。真要按某些军队的做法,那都是三日不封刀,每破一城就先屠城,高于车轮的就全砍了。至于被俘虏的士卒,要么找理由坑杀,要么全都给废了。想当初宁王府出了个杀神,一战坑杀四十万降卒。此战虽然立下大功,助大奉灭了赵国,却也因此被其余邦国联手抵制,名声也都臭了。而他也因为后续战事不利,被昭帝处死。“那其他人如何处置?”白羽看向宁阙,也是没辙。不算普通百姓,起码还有两万多的俘虏。抓是抓住了,可杀又不好杀,放更是不可能。如何处置这伙人,显然是个难题。要知道他们手里也没多少粮食,根本无法负担这么多人。“先杀一批再说。”“伤势较为严重的,你也懂。”“坑杀前,让这些高句丽降卒挖坑。”“不肯挖得,那就地埋了。”宁阙摆了摆手,神情冷然。他要把高句丽杀到断代!杀到仇视大奉!如此,后续才能牵制大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