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看书阁>李逍然个人简历 > 第三十七章 朱棣的忧心之事!(第1页)

第三十七章 朱棣的忧心之事!(第1页)

燕王妃徐妙云与女儿交谈许久。整个过程十分愉悦,徐妙云看到女儿如此钟意这个李逍,很是欣慰的离开了。徐妙云朝着主屋走去。刚好迎面就碰到了行走略显匆忙的丫鬟张翠翠。与燕王妃碰个正着,张翠翠忙躬身一礼道:“见过燕王妃“翠翠徐妙云笑问道:“这急急忙忙的,是有什么事情吗?”张翠翠不敢隐瞒,道:“那個。。。。是郡主让我留意公子动向,李逍刚才回府,我正要禀报郡主“哦,这两日李逍出了府,是去哪了?”徐妙云问。“回王妃,李逍是去老家祭奠父母去了张翠翠如实道。“嗯,去吧“是,王妃徐妙云挥了挥手,张翠翠急忙逃了。想不到这李逍还真是孝顺之人。。。。希望他们成亲后,夫妻二人能够同舟共济,渡过凝云的第三道劫难。。。燕王妃这般想着,心中对这个未来女婿也是越发的满意。不多时。便回到了主屋,徐妙云准备处理一些事务,定亲那天的事务,也要着手提前准备了。路过书房,徐妙云看到房间内朱棣正愁眉苦脸,便走了进去。“王爷,什么事情如此苦恼?”徐妙云关切问道,为朱棣沏了杯茶。平日里,朱棣常常有苦恼之事,也会与燕王妃商量。不过朱棣现在苦恼的是军粮之事,就算告之王妃,也只能令其徒增苦恼罢了。“哎,的确是有些烦心事。。。”朱棣摆摆手道:“不提也罢,此事只能我再上奏父皇。。。”他看向徐妙云,拉着她的手,亲昵道:“对了,今日你去凝云那,如何?”徐妙云笑颜逐开,道:“凝云那儿,我算是彻底放心了接下来,徐妙云将女儿那边的事情,一一禀告给朱棣。朱棣听完之后,不由大喜:“好啊,本王这一步棋算是走对了,实乃天赐良缘“高煦也跟我说过,李逍此人很是有天资,绝非庸才“日后咱们给他安排些差事,也不会被流言所道也朱棣本是担心将来女儿夫妻二人坐吃山空,因而想要安排差事立功,好安排爵位。可若只是个庸才,难免被人诟病。“我看李逍武艺天赋极高,不如就安排他到张玉的麾下去,让其磨练一番,当个武官,建功立业,我好请旨父王赐下爵位朱棣眯着眼睛琢磨着。“不可!”徐妙云立马否决,认真道:“王爷你每次战必亲躬,冲锋在前,你知道我在家中有多么担心么?决不能让女儿受这样的苦“再说了,刀剑无眼,在战场上万一。。。我是说万一有什么损伤,女儿如何是好?”“我老朱家就没有孬种。。。”朱棣正欲要再说,却被徐妙云的眼神给怼回去了。徐妙云没好气道:“他姓李,李逍的李,不是李世民的李“啊对。。。夫人说的及是朱棣连忙改口:“此事不提,不提。。。那就推举当个文官吧说实话,朱棣心中有些可惜。可惜了女婿那武艺的天赋了。“只不过,当文官的话。。。难免被朝廷那帮人诟病,说我们在北平与当地官员交情过好,甚至安排女婿从官,言官会在朝上弹劾我朱棣念念道。徐妙云黛眉微蹙道:“就不能当个布衣么?”朱棣摇头:“只是布衣,我也不好让父皇赐下爵位,我们能保他们一世安稳。。。”在明朝,士农工商都不安稳,只有爵位才是铁饭碗。还能代代相传的铁饭碗。自己的其他几个女儿,嫁出去的都是将来有爵位的。大女儿不能让她受苦,朱棣自然是想要给这个布衣女婿谋一个爵位。但爵位不能平白无头的赏赐下来。就算父皇想赐下,也起码要有些说辞。徐妙云道:“待成亲后再说吧,不急这一时,总之让女婿跟你去战场打仗,我绝不同意朱棣老实点头。“对了,王爷,你为何事发愁?”徐妙云又问。朱棣想了想,索性就说了:“北平是边疆重镇,驻有十七卫兵马戍边,共计十万将士,这其中消耗的粮草数额巨大“每年的粮草供给,是东南之地运粮供养,加上我们北平粮草上交的粮食,勉强足够“可去年秋,北平多地欠收。。。。。这军粮就有了缺口朱棣叹了口气,接着道:“我向父皇请旨运粮,可那江浙几府的粮食几乎供养了整个北方边防之地,也没有多余的配额“父皇欲要行开中之法,补齐缺额的粮草。。。。可今年朝中盐库紧缺,所以。。。。”“大哥回旨的意思是,让北平自行开中法在明朝,盐是受朝廷把控的,采取户口食盐法。所谓户口食盐法,便是朝廷施行食盐配给,百姓交盐税。也就是用强制性摊派食盐的方法,获取了食盐销售的利益。而所谓的开中之法,就是朝廷把盐实行通商制。即由商人运送粮草到边区或其他指定地区,与政府交换支给食盐的凭证,前往指定的盐场取盐,运往指定地区售卖。“让我们北平自行开中之法。。。”徐妙云微微蹙眉道:“可我们北平之地的食盐产量,只够自产自销,哪来多余的盐?”“问题就出在这里朱棣道:“现在大哥已经给出了法子,可这法子如何实施啊?”“不行,我得给大哥再书信一封,请他想想办法如今朱元璋几乎将朝中政务之事,交给了这个太子朱标。说着,朱棣欲要写信给大哥朱标求助。“等等。。。”徐妙云道:“大哥已经赐下旨意了,他定然也有难处“夫人难道有好的法子?”朱棣急忙问道,夫人似乎每次都能想到妙招。“王爷,公招招婿,不正是您的妙招么?”徐妙云婉婉一笑,点拨道。一听这话,朱棣神色一怔,旋即狂喜。自己招婿不就招来了一个好女婿么?“对啊,我怎么没想到这呢?”朱棣大喜道:“是个法子,让盐运司公开收盐,也许能激发民间造盐的热潮。。。。。”在明朝,商人是不能卖盐的,贩卖私盐抓到是要砍头。但是却能造盐卖给朝廷,朝廷再卖给百姓,获取其中的利益。转念一想,朱棣又担忧道:“可这。。。来得及吗?”徐妙云笑道:“先试一试。。。不成再想想法子“王妃说的是,真是本王的贤内助啊朱棣连忙起身朝门外走去:“本王现在就去盐运司,让其发布告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