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看书阁>朱祁镇土木堡之变前因后果 > 第1章 我是朱祁镇(第2页)

第1章 我是朱祁镇(第2页)

朱祁镇强忍住心里的慌乱,环顾一下四周。

深深的吸一口气后,按照脑海中记忆道,“来人,更衣,请英国公张辅和成国公朱勇前来议事!”

“是,陛下!”宦官恭敬的答道。

一边让宦官更衣,一边整理脑海中的记忆。

根据朱祁镇的记忆,结合他自己知道的历史走向,朱祁镇眉头不由得再次皱起,此次的御驾亲征背后好像有双大手在推动这一切。

六月十七日,他收到了兵部递交上来的情报,得知瓦刺大军有可能进攻大同,于是派遣了驸马都尉西井源、宁侯宋瑛总督大同三路军马,准备迎战瓦刺。

七月十一日,他收到战报,鞑靼、瓦剌大军分道入犯边境,其中也先入侵大同,阿剌知院入侵宣府周围。

但这一切都还在他的预料中,一点都不用担心。

朝中大臣也认为瓦刺、鞑靼的入侵会无功而返。

毕竟大同有十万军队,其中六万边关精锐,更有驸马都尉井源、总兵官朱冕以及右参将石亨辅助,瓦刺想要攻破大同,根本就是异想天开。

大同城墙就能让他们撞的头破血流。

而宣府有总兵杨洪率领五万精锐大军镇守,各种边关堡垒相互配合,接近七万精锐边军,阿剌知院手下的那点人马,根本造不成任何的威胁。

只要前线按照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的议程来走,这次瓦刺、鞑靼的入侵,注定会失败。

可紧接着的边关急报,让他措手不及。

七月十二日,他收到边关传来八百里加急,来猫儿庄战败,吴浩战死沙场的战报。

麾下五千兵马全军覆没,消息一经传出,朝堂震动,这是正统十四年以来第一次边关惨败。

于是,出兵给瓦刺一个教训,要求报复瓦刺的奏折纷纷飞向宫中。

短短一天时间,司礼监就收到了超300封相类似的奏折。

勋贵们也纷纷进宫请求出兵教训一下瓦刺。

一时间文臣武将仿佛达成了一致,大家都希望抽调十万京军出征,好给瓦刺一个教训。

他当时下令兵部严查,为什么猫儿庄会在短短的一天时间内被攻破,吴浩战死。

以及五千精锐部队,怎么可能在堡垒中全军覆没。

同时下令同总督宋瑛、、总兵官朱冕宋瑛率领大军主动出击,收复猫儿庄,同时寻求时机与瓦刺决战。

就在大同准备反击的时候,各路军报也随之到来,脱脱不花入侵辽东,同时还有有一支部队侵扰甘州,至此九边告急。

朱祁镇记忆中兵部的反应速度很快。

第二天一早,关于猫儿庄战败的详细报告就呈了上来。

他大致翻了翻,战报很长,可其中一句‘瓦刺大军不顾伤亡,十万大军一拥而上’的描述,让年经二十二岁的他有了御驾亲征的想法,他下令群臣商议,同时令兵部、户部做好十万大军出征的准备工作。

可此消息一出。

原本如同穿一条裤子的文武,直接分道扬镳。

其中文臣大部分都持反对意见,以兵部为主的官员认为御驾亲征既不能及时接收四方急务,又不利于朱祁镇的个人安全,建议派遣勋贵领兵出征即可。

而勋贵们态度则不一样,除开少部分不支持他御驾亲征,担心皇帝的安全,大部分的勋贵都跃跃欲试,想要跟随他一起出征,好在他面前表现一番,以此获得加官进爵的机会。

内阁官员们,却都是强烈反对,包括一些生员也纷纷联合起来上书。

而当时的他已经热血上涌,听不进各方建议,直接下令,“卿等所言皆忠君爱国之意,但虏贼逆天悖恩,已犯边境,杀掠军民,边将累请兵救援,朕不得不亲率大兵以剿之。”

于是在七月十六日。

经过三天时间的仓促准备,他命弟弟郕王朱祁钰留守京师,带着十万京军号称五十万出征。

随行带着王振为首的宦官集团约三百人左右,主要负责服侍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