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结合两世记忆,朱祁镇知道,这能说这是文官集团为了皇家的面子,强行的将这一场失败的帽子归属于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振的头上。
为了确保朱祁钰合法地位。
文官集团通过大量的改编这才将朱祁镇打造成一个滥用太监的昏君形象。
可结合朱祁镇的记忆以及历史的文献来看,他的所作所为无论如何都不能评价为昏君。
1427年11月29日,他继皇帝位,时年九岁,刚登基,什么都不懂,朝政一直掌握在张太后和三杨手中。
直到正统七年(1442年)张太后去世,他时年十六岁,开始亲政,可大部分的权利都还掌握在以杨士奇为首的文官集团手中。
而那个时候,朱祁镇才慢慢的重用王振,开始从文官集团手中夺权,开始并没有太多的动作。
直到正统十一年,三杨中最后一位杨溥病逝,朱祁镇这才逐步的掌握朝政,时年他才二十岁。
正统十一年之前,朱祁镇并没有发布太多改变朝政的言论。
而接下来的几年,他经过一些列的动作,如主持修订《军政条例》,严惩边将贪腐,强化辽东防务,使女真袭扰频率下降。
正统十三年,在得知也先统一蒙古诸部后,为了防止也先继续做大,逐步减少马市贸易规模。
减少赏赐,想要达到削弱瓦刺战斗力目的。
用后世的眼光看,这些政策有利于明朝的边境,可依然伤害了一部分既得利益者。
从而推动了土木堡之便的发生。
而为了掩盖历史,文官集团在没有办法攻击他的政策情况下,只好将他打造成为一个滥用宦官的形象。
这就是王振被扣上一顶专权的真正原因。
“朕知道了,大军的调动交给成国公,王伴伴,现在有两件重要的事情需要你去办。”
“请万岁爷吩咐,奴婢愿为陛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王振立马下跪表达忠心。
朱祁镇微微点头,王振目前还是可信的,至少不会有背叛他的风险。
王振手中的权利全部都是他给的,他想什么时候收回都可以。
现在大军已经慢慢的向着宣府进发。
那么他也该将刀刃向内,好好的清理一下内部,然后再集中力量对付也先。
“王伴伴,不要急,先传护卫将军樊忠,再去将锦衣卫马顺喊来见朕。”
“是,万岁爷,奴婢这就去办!”王振急忙答应。
他陪伴朱祁镇多年,太了解他了,尽管不知道传令樊忠有何用意,毕竟只是一个护卫将军,如果不是常伴皇帝左右。
这样的职位都不会入他王振的眼。
而马顺则不一样,担任锦衣卫指挥使,作为军中最高的锦衣卫负责人,皇帝找他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但王振没有任何的有犹豫,任何时候他都不会违背朱祁镇的旨意。
很快,樊忠屋外赶到,没等太监通报,大声喊道,“末将樊忠,求见陛下!”
“传!”朱祁镇淡淡的道,他很想看看这位能名留青史的护卫将军到底有何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