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看书阁>甲醛放水有用吗 > 第25章 我三岁,初识席字诀(第4页)

第25章 我三岁,初识席字诀(第4页)

张半仙每次使用罗盘时,都会先焚香祷告,恭敬地念诵一段古老的咒语:“天地玄宗,万炁本根,广修亿劫,证吾神通。“

仿佛在唤醒罗盘的力量,然后才开始观察指针的变化,为生产队指引方向——比如灌溉时水流的走向,晒场的朝向,都要依罗盘而定。

张半仙通常坐在离浇灌地块两百米左右的地方,那是他用罗盘选定的“吉位“,既能看清来往的挑夫,又不会被粪肥的气味侵扰。

每当有人空桶回去,他便在本子上记上一笔,字迹娟秀,与他粗犷的外形截然不同。

同时,他还负责舀肥料,每桶添加一勺。

这里面可有不少讲究,容不得半点马虎。

化肥必须等“主要劳动力“把粪肥装满桶后才能放入。

若是在空桶时就倒入化肥,一些私心重的人可能会偷偷抠出来,留着日后用在自家的自留地里,这种事情已经发生过不止一次——去年秋收后,李老四就因为偷化肥被全队批评,还扣了半个月的工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那时候,私人根本无法买到化肥,国家按计划分配给生产队,每一勺都关系到集体的收成,因此才有人动起了歪脑筋,把集体的利益往自家兜里揣。

更有甚者,即便按照规定后放化肥,也能想出攒私肥的办法。

他们在浇灌时故意不搅匀,让没化开的化肥沉积在桶底,回去路上找机会刮取出来,这种自私自利的行为,破坏了集体的公平,也违背了做人的原则,被发现后会被称为“挖集体墙角“,是要被全村人戳脊梁骨的。

为了防止化肥被偷,张半仙还会在周围布置一些简易的阵法——用五颗石子摆成五角星,在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插上不同的树枝,虽然外人看不明白,但却能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

据说心术不正的人靠近,会觉得头晕目眩。

这些阵法是他根据道家的五行八卦原理布置的,每一个方位都有着特殊的含义——东方属木插柳条,南方属火插桃枝,西方属金插松针,北方属水插芦苇,中央属土插艾草,仿佛在守护着这片土地和物资,让心怀不轨之人望而却步。

这种投机取巧的行为被发现后,在社员大会上,有人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加肥料的人要和被浇的地块保持一段距离。

如此一来,等粪肥挑到地头,经过一路的晃荡,化肥差不多也就化开了,想偷也偷不成。

怪不得以前总能看到张半仙每天要挪动好几次位置,或许这其中,也有他运用道家风水之理,调整气场,防止化肥被偷的缘故。

每挪动一次,他都会重新布置阵法,嘴里念念有词。

每一次位置变换,他嘴里都会念念有词,似在吟诵古老的咒语,守护着生产队的物资,那声音低沉而神秘,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带着一种超越尘世的力量。

他吟诵的咒语,据说能与天地沟通,借助自然的力量来守护这片土地和物资。

村民们有时会在夜晚听到他的吟诵声,伴随着风声,显得格外神秘,仿佛整个村子都沉浸在一种神秘的氛围之中,连虫鸣都会在他念咒时变得低微。

想出这个办法的人,后来被提拔为主管猪牛羊等副业的三队长。

他叫刘老实,人如其名,做事踏实,就是脑子转得慢,可这次提出的办法却得到了全队人的认可。

然而,那天张半仙去赶场了——说是去给队里换些草药,由三队长带队。

到了地方,三队长却犯了难:记工分的人没来,自己又不能兼任,这可如何是好?

原来张半仙是向主管生产的二队长请的假,三队长事先并不知情。

按照规定,他自己不能记工分,怕多记少记有失公允;

可又不能浪费一个“主要劳动力“来做这件小事,毕竟春耕大忙,多一个人挑粪就能多浇几分地。

无奈之下,三队长只好来请教家父。

家父在生产队中威望极高,堪称无冕之王——队里的大事小情,从修水渠到分口粮,最终都要听听他的意见,不是因为他是“地主“,而是因为他处事公正,又有学问。

队委会的那些头头脑脑,腹中的墨水全是家父这个“大地主“熬夜义务教授的。

二队长认字是父亲教的,会计算账是父亲带的,就连公社来的驻队干部,遇到疑难问题也要找父亲商量。

家父听闻此事,轻松地说道:“叫月平来吧,反正他也没事,就当玩了。“

三队长满脸怀疑:“他能行吗?一个三岁娃娃,连笔都握不稳。“

家父满不在乎地回应:“我教他,最多一分钟就会。“

我猜父亲心里还有句话没说出口:“哪像你们这么笨。“

此前,家父教三队长和他亲家珠算,教了整整三年,三队长的算盘打得一塌糊涂,还不如孩童初学,加法常常算错,所以只能当个三队长,管些不用精细计算的副业。

他亲家也好不到哪去,学了三年才学会加减运算,就成了完全脱产的会计。

一个小队不过两百多人,账目能有多复杂?

无非是记记工分、算算口粮,可他愣是用了五年时间,账都算不清楚,每到年终决算,还得家父义务帮他核算,扒拉着算盘到深夜。

父亲虽从未抱怨,但我能感受到他对知识传承的执着,以及对集体事务的无私奉献。

他常说,知识是照亮黑暗的明灯,只有大家都掌握了知识,村子才能越来越好。

他不仅教大家识字算账,还会给大家讲述一些古老的故事和道理——从“愚公移山“讲到“大禹治水“,从“曾子杀猪“讲到“商鞅立木“,让大家在劳动之余,也能汲取知识的养分,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

那是我第一次用笔在纸上写字。

在此之前,我只会用树枝在地上画,用石笔在石板上划,当父亲把一支削好的铅笔放在我手里时,我能感受到木质笔杆的温润,笔尖的尖锐,还有纸上细腻的纹理,仿佛握住了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

记挑数需要写“正“字,每人每完成一挑,就画上一笔,满五挑,便完成一个“正“字,谁挑了多少,一目了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种计数方式简单直观,连不识字的人都能看懂,是生产队里常用的法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