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看书阁>甲醛放水有用吗 > 第34章 忧乐沟夜影:梨枝挂袂与智识叩问(第2页)

第34章 忧乐沟夜影:梨枝挂袂与智识叩问(第2页)

老矮子捏着剪刀的手微微颤抖,指关节因用力而泛白,喉结在布满皱纹的脖颈间上下滚动了好几次,才从干涩的喉咙里挤出几个字:“脲伯,我。。。。。。“

他的目光落在雀梅根部那圈苔藓上,那苔藓绿得发黑,像是岁月沉淀的墨。

“知道你要问啥。“

脲桶打断他的话,从腰间解下磨得发亮的烟荷包,上面绣着的“忧乐“二字已有些模糊,丝线露出底下的青布,那是用他老伴陪嫁的头巾改的。

“昨夜里梨树下的事,村里的狗吠声都快把门槛咬穿了,想不知道都难。“

他划着火柴点燃烟丝,蓝灰色的烟雾在晨光中氤氲开来,如同一朵朦胧的云,烟雾中隐约可见他眼中的沧桑,“你瞅见的那女子,是汪家新妇黎杏花,嫁过来五年了,肚子还没动静,婆母的数落能从村头说到村尾,连后山的石头都听熟了。“

老矮子惊得差点让剪刀掉在地上,他连忙用双手握紧,指腹抵着冰凉的青铜刀刃,那凉意顺着指尖传到心底:“汪大爷的婆娘?可我瞧着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想起那夜月光下的眉眼,竟说不出话来。

“瞧着比月宫里的嫦娥还俊,是吧?“

脲桶喷出一口烟圈,烟圈在雀梅枝叶间缓缓穿梭,如同一枚枚透明的圆环,“这女子不简单。“

“十七岁从离家树嫁过来,不仅读过《女诫》《列女传》,还看过《诗经》,能背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手小楷写得比县学的秀才还工整,能在宣纸上抄完一整首《长恨歌》,那字儿跟印出来的似的。“

他用烟杆指了指远处的梨树林,晨雾正在那里慢慢散去,露出虬结的枝干,“你当她真在浣衣?“

“前朝有位陆姓隐士在此植梨百株,传说是为纪念投水而亡的才女,那才女本是书香门第,却因家道中落被卖入青楼,投水前在梨树下留下绝笔诗。“

老矮子的思绪被拉回昨夜,那惊鸿一瞥的画面愈发清晰:女子蹲在水边,月光透过轻薄的襦裙,在她小臂上投下梨花状的细碎阴影,发间斜插着的白色梨花与她自身的清丽融为一体,宛如从月华中走出的仙子。

她浣衣的动作优雅从容,木杵敲打衣物的声响都带着韵律,不像村妇那般粗粝,倒像是在弹奏某种乐器。

老矮子忽然开口,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困惑:“脲伯,我不是贪图她的美色,只是不懂——她明明瞧见了我,为何不呼救?“

“换作村里其他女子,早该喊得山鸣谷应了。“

脲桶将烟袋在石凳边缘磕了磕,烟灰簌簌落下,落在他脚边的青苔上,他的眼神变得深邃如古井,仿佛能看见井中的月影:“你当忧乐沟的女人都像田间野草,只懂春生秋枯?“

“黎杏花心里装着一片海呢。“

“汪大爷常年在外跑买卖,一年到头在家住不了三个月,她守着偌大的院子,白日里刺绣,夜里对着孤灯喝促孕药,五年喝掉的药渣能装满一口缸,那药苦得能让黄连都自愧不如。“

他指向盆中雀梅盘曲的根须,那些在土壤下蔓延的脉络清晰可见,“就像这树的根,在土里盘了二十年,吸收的苦楚比这些根须还要多,每一圈盘曲都是一声叹息。“

“昨夜你撞见的,未必是意外,或许是她想让你看见——看见这深闺里被礼教困住的灵魂,也需要透透气,像久旱的禾苗盼雨。“

此时的黎杏花正坐在窗前刺绣。

紫檀木绣绷上架着一幅未完成的《杏林春燕图》,五彩丝线在她指间灵活翻飞,银针起落间,绣出的杏花花瓣仿佛能滴出水来,燕羽上的纹路细如发丝,连羽翼边缘的绒毛都清晰可见。

她采用了苏绣中的“虚实针“,花瓣的明暗过渡自然,如同真花般立体,而燕眼则用了“打籽针“,一粒一粒绣出黑曜石般的光泽。

窗外梨树枝桠上,那截被老矮子遗落的裤腰绳还在轻轻晃动,像一根断了线的琴弦,在晨风中发出微不可闻的颤音,与她手中银针穿过绸缎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奇异的韵律。

她的思绪不由自主地回到昨夜:月上中天时,银辉如同流水般铺满大地,她提着那只传了三代的紫铜水桶走向豆腐堰,桶身上雕刻的缠枝莲纹在月光下若隐若现,那是母亲出嫁时的陪嫁,桶底还刻着“宜室宜家“四个字。

刚解开襦裙的盘扣,准备浣洗那件沾染了墨渍的素色中衣时,眼角的余光瞥见树影里闪过一道人影。

换作寻常女子早该惊慌呼救,她却鬼使神差地屏住了呼吸,甚至故意将手中的木杵扔偏了三尺,落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那是她下意识的试探,想看看来者是好奇还是恶意。

当那仓皇的脚步声渐渐消失在夜色中,她才缓缓蹲下身,指尖轻轻划过水面,荡开的涟漪里映出自己微红的脸颊——那不是惊慌失措的羞赧,而是一种久违的悸动,如同深埋地下十年的种子终于遇见春雨,尽管她知道这春雨可能带来泥泞。

“少夫人,该吃药了。“

丫鬟春桃端着描金漆碗走进来,碗里的褐色药汁散发着苦涩的气味,里面泡着枸杞、当归、党参等药材,是镇上最有名的郎中开的促孕方,五年来从未断过。

药碗边缘刻着“早生贵子“的字样,如今已被磨得模糊。

黎杏花接过药碗,眉头都未皱一下便一饮而尽,喉间泛起的苦涩让她想起婆母昨日在佛堂前的叹息:“杏花啊,不是婆母催你,你弟弟家的二娃都会打酱油了,你这肚子。。。。。。“

她放下药碗,指腹轻轻摩挲着碗沿的冰裂纹路,那些交错的纹路像极了自己心底悄然蔓延的裂痕,每一道都刻着五年的委屈,而裂痕深处,似乎还藏着未说出口的诗行。

梳妆台上的菱花铜镜映出她二十二岁的容颜:柳叶眉如远山含黛,末端微微上挑,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倔强;杏核眼似秋水横波,眼尾那颗泪痣如同点染的胭脂,为清丽的面容添了抹哀愁;鼻梁高挺如上好的羊脂玉雕琢而成,唇色似新绽的桃花般娇嫩,却总是抿着,藏起万千心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样的容貌本该在画舫笙歌中流转,如今却困在这乡野深闺,每日与针线药碗为伴。

她下意识地抚上小腹,那里依旧平坦如初,如同一片从未被耕耘过的良田,而周围的目光却像沉甸甸的麦穗,压得她喘不过气——族长的太太上个月刚送来了求子的符水,隔壁婶子三天两头送来偏方,连院里的老母鸡都好像在嘲笑她的肚腹。

忽然,院外传来汪大爷的咳嗽声,带着浓重的酒气。

黎杏花连忙将绣绷收起,脸上换上温顺柔和的笑容——丈夫提着酒壶踉跄着走进来,满身的酒气熏得人睁不开眼,口中絮絮叨叨地说着王大户家喜酒的排场:“娘子,你是没见着,王大户家请的厨子能把豆腐做出鱼肉味,那道鲤鱼跳龙门,鱼眼睛都是用珍珠做的,还有戏班子唱《麒麟送子》,那麒麟的鳞甲都是金线绣的。。。。。。“

他说着,从怀里掏出半块油腻的喜饼,“给你留的,尝尝。“

饼上还沾着他的酒渍,全然没注意到妻子眼中一闪而过的失望,那失望如流星般短暂,却在心底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灼痕,如同被烟蒂烫出的洞。

老矮子在脲桶家一直坐到日头偏西,院中的那盆雀梅已被修剪得疏密有致,每一根枝条的走向都透着“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画理,暗含道家“有无相生“的哲思。

阳光穿过槐树叶隙,在雀梅叶片上投下铜钱般的光斑,随微风轻轻晃动。

脲桶用布巾擦拭着青铜剪刀,慢悠悠地说:“你看这树,旁逸斜出的枝桠若不及时修剪,便成不了材。“

“人也一样,七情六欲如同脱缰的野马,需要用理智做缰绳,用道德做鞍鞯,才能行得正、走得远。“

“就像这剪刀,看似在破坏,实则在成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