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看书阁>放水的后果 > 第18章 我爷爷,运用一些神秘力量(第3页)

第18章 我爷爷,运用一些神秘力量(第3页)

这其中又有怎样的关联?难道石头与豆腐堰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的联系,是命运的安排,还是神秘力量的指引?父亲后来去堰边寻找过,在泥里挖到过一块相似的石头,却没有当年那块的灵性,放在手里感觉沉甸甸的。

后来,有风水先生说,那块石头可能是开启豆腐堰秘密的关键钥匙,是“镇物”的一部分,它的失踪或许是某种神秘力量的召唤,说明“封印松动,需要重新加固”。

家族中流传着一种说法,称这块石头是上古遗留的灵物,是女娲补天剩下的五色石碎片,具有沟通天地的神力,能感知吉凶,自动护主,当年陈家祖先就是靠这块石头找到了忧乐沟这块宝地,繁衍至今。

石头成了爷爷的护符,所以后来父亲最先掌握的手艺便是石匠,爷爷说“石头能保平安,也能安身立命”,毕竟石头是当地建筑业的根基,忧乐沟多山,石材丰富,学石匠饿不着。

此后,关于爷爷和石头的故事在当地流传开来,人们都说爷爷受到了神灵的庇佑,是“天选之人”。有人遇到难事会去陈家求助,爷爷从不推辞,能用石头解决的就用石头——比如给人刻个石敢当镇宅,不能用石头的就给人指点迷津。

一块石头两次救命,这神奇的事儿很快传开,不久后爷爷便当上了侦察排长,因为刘大能觉得他“福大命大,能带兵打胜仗”。爷爷打仗有个特点,从不贪功,见好就收,所以损失很小。

此后无数次出生入死,他总能全身而退,就连跟随他的战友也都平安无事,他带的排被称为“福将排”,每次任务都能完成,伤亡率最低。仿佛爷爷身上有着一种神秘的力量,保护着他和身边的人,战士们都愿意跟着他,说“陈排长在哪,我们就敢打到哪”。

在战场上,爷爷总能凭借着敏锐的直觉,带领士兵避开敌人的埋伏。有一次,部队要穿过一片山谷,爷爷看到谷底有雾气不散,说“不对劲”,让部队绕道而行,后来才知道,那山谷里埋伏了敌人一个连,就等着他们进去。

后来,爷爷官越当越大,升到了营长,却依旧喜欢亲临前线,不爱待在后方指挥部,家父和我都继承了他这一点——父亲做生意喜欢亲自考察,我做研究喜欢亲自动手,觉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在战场上,爷爷总能凭借着独特的洞察力,带领士兵化险为夷。他不光看地形,还看动植物的反应,“鸟不飞的地方有埋伏,蛇过马路要下雨”,这些来自民间的智慧,在战场上屡试不爽。

然而,爷爷在一次战役后,那是

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他所在的部队伤亡惨重,爷爷作为幸存者,曾独自在营帐中待了整整三天三夜,不吃不喝,帐帘都没掀开过,出来后便沉默寡言,眼神空洞,仿佛经历了什么极其震撼的事情,以前爱说爱笑的人,变得一天说不了三句话。

到底在那三天里发生了什么?有人传言,爷爷在营帐中看到了死去的战友魂魄,那些战士的脸都血肉模糊,向他哭诉死得冤;也有人说,他看到了战争的结局,知道胜利要付出巨大代价,内心痛苦;这传言是真是假,无人知晓,爷爷从未提起过。

但从那以后,爷爷的眼神中总是带着一丝深邃和神秘,仿佛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他不再轻易动怒,对人对事都很淡然,像是看透了生死。

他常常会在深夜,独自对着星空发呆,嘴里念叨着一些听不懂的话语,像是在和星星对话,有时会拿出罗盘,对着星空测量,嘴里说着“快了,快了”。

后来,在爷爷的日记中,发现了一些零星的记载,提到他在那场战役中,目睹了一些超乎寻常的景象,“尸山血海,怨气冲天,竟引动地脉异动”,“有白光自地底出,收死者魂,入另一个世界”,它们拥有难以言喻的力量,这或许就是他闭口不谈的原因,怕吓到别人。

这些记载让家族后人对爷爷的经历充满了好奇,也更加敬畏他所面对的未知世界,明白有些事情,不知道比知道更好。

爷爷借故离开了刘大能的部队不久,说是“水土不服,身患重病”,其实是算出刘大能气数已尽。果然,不到半年,刘大能的队伍就被更强大的刘半神打得七零八落,最后投降了日军,成了汉奸,这一切都与爷爷无关了,他早已解甲归田,回到了忧乐沟。

爷爷成了军阀刘大能阵营中唯一得以安享余生的军官,其他将领要么战死,要么成了汉奸被枪毙,要么流落街头,相比之下,爷爷能回家种地,已是天大的幸事。

他的离开,仿佛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布局,让人不禁对他的智慧和远见深感佩服。村里人说“陈家老爷子会算,知道什么该要,什么不该要”,懂得急流勇退。

爷爷似乎早已看穿了局势的发展,提前为自己谋划好了退路,他常说“识时务者为俊杰,通变者为达人”,这或许就是他能在乱世中保全自身和家族的原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爷爷返乡后,只在县上挂了个乡民代表主席的虚职,没啥实权,就是开开会,传达一下上面的精神,谢绝了所有再次出仕的邀请,包括县政府请他去当参议,他说“我就是个农民,只会种地、教书”。

那时我家已经拥有了忧乐沟的所有土地,是祖上传下来的,加上爷爷早年买的,有上千亩。爷爷又在李家旗买下了一条更大的沟,叫“青龙沟”,两条沟共百余里长的地界,他请了风水先生,花了三年时间进行大规模的改造,修水渠、筑梯田、栽果树。

在改造过程中,爷爷似乎运用了一些神秘的力量,他亲自选址,每块地种什么作物都有讲究,“东稻西麦,南水北旱”,说是符合五行,使得这片土地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原本贫瘠的青龙沟,几年后就成了良田,产量比别处高很多。

他仿佛是一位智慧的规划者,用自己的力量改变着这片土地的命运。他还在两条沟的交界处修了座石桥,叫“连龙桥”,说是能打通地气,让两条沟的福气相互流通。

而这些变化,或许将影响着这里世世代代的人。青龙沟现在成了忧乐沟的粮仓,陈家虽然不再拥有土地,却因为爷爷当年的改造,让全村人都受益,提起陈家,没人不说好。

改造完成后,有人在夜里看到从两条沟的交界处升起一道五彩光芒,那光芒直冲云霄,像彩虹,却比彩虹更亮,照亮了整个夜空,持续了一整晚,连邻县的人都看到了。

周边村庄的老人说,那光芒出现时,他们听到了悠扬的声响,像很多乐器在合奏,又像是风吹过山谷的回声,仿佛是天上的神灵在庆贺,说“陈家积德,感动天地了”。

这光芒又预示着什么?或是隐藏着一个惊天的秘密?有人说那是爷爷的功德之光,也有人说那是青龙沟被激活了。

据村里的老档案记载,在光芒出现的当晚,附近的山脉发生了轻微的位移,GPS测量显示,青龙沟的主峰矮了一寸,而忧乐沟的马鞍山高了一寸,仿佛整个地形都在呼应着某种神秘力量,达到了新的平衡。

当地的地方志中也有类似的奇异事件记载,清朝乾隆年间,忧乐沟也曾出现过“天现异彩,持续竟夜”的现象,之后便是五谷丰登的十年,似乎都在暗示着这片土地有着不寻常的身世。

豆腐堰的改建,发生在那段风云诡谲的岁月——1946年,国共内战一触即发,社会动荡不安。爷爷说“乱世之中,唯有根基稳固才能自保”,决定对豆腐堰进行扩建,让它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家父曾提及,这是将原本如幽咽小曲般难以施展拳脚的格局,改造成了能“口大吃四方”的崭新模样,从十五亩扩到二十四亩,增加了闸门和分水渠,让灌溉范围扩大了一倍。

爷爷以这般举动,向我们这些稍有慧根的后人昭示:天下大势虽难以撼动,可自身命运并非被死死定格,仍存有一线转机。就像这堰塘,看似固定,实则可以改造,人也一样,看似命定,实则可以通过努力改变。

爷爷深知,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中,只有勇于改变,才能在困境中寻得生机。他常说“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用改建堰塘的实际行动告诉家人,要积极面对挑战。

他用自己的行动,为家族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顺应自然,却不向命运低头;敬畏神秘,却不被未知吓倒。

改建过程中,爷爷亲自设计图纸,用比例尺画出详细的结构,每一个尺寸、每一个角度,都蕴含着他对风水和命运的理解,比如闸门的位置对应着“生门”,分水渠的走向符合“九曲来水”的格局。

他还从各地请来能工巧匠,在堰塘四周雕刻了精美的浮雕,浮雕内容皆是上古神话故事——大禹治水、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仿佛在讲述着豆腐堰的前世今生,寓意着人类与自然的抗争与和谐。

这些浮雕不仅工艺精湛,而且暗藏玄机,浮雕上的人物眼神会随着光线变化而变化,正午时眼神凌厉,像是在警告;黄昏时眼神温和,像是在守护。据说按照特定顺序触摸浮雕上的图案——从大禹的治水工具摸到女娲的补天石,能开启隐藏在堰底的秘密通道,但至今没人试过成功。

爷爷一心扑在生存环境的基础营建上,意在警醒我们,改命需从根源处发力,才能收获实效。他说“房子根基不稳会塌,人根基不稳会败,这根基就是品德、能力和环境”。

运气或许一时难以扭转,命运却可凭借人为努力改写,恰似雕琢璞玉,反复打磨方能成器。爷爷自己就是例子,他年轻时家道中落,靠读书、学手艺、积德行善,重新撑起了陈家。

爷爷就像一位智慧的导师,用自己的一生诠释着这个道理。他教育子女,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要抱怨命运不公,要从自身找原因,从基础做改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明白,只有从根本上改变环境,才能改变家族的命运。所以他修学堂、建水渠、改堰塘,做的都是利长远的事,不图眼前的回报。

他的每一个决策,每一个行动,都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和长远的眼光。比如他坚持让子女读书,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连女儿都送去上学,姑姑后来成了县里的医生,是忧乐沟第一个女大学生。

他常常教导子孙,要敬畏自然、顺应天道,同时也要勇于挑战命运。“敬天不是怕天,顺命不是认命”,这句话成了陈家的家训。

在学堂授课时,爷爷会结合豆腐堰的故事,向孩子们讲述人与自然、命运与抗争的道理,“堰塘能蓄水,也能泄洪,人要像堰塘一样,能容能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