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看书阁>崇祯唐通开局一根绳 > 番外 庙号之争(第1页)

番外 庙号之争(第1页)

内阁首辅邱瑜慢慢悠悠的向前一步,躬身施礼道:“陛下,臣以为此时商议先帝的庙号为时过早。”“哦?邱阁老的意思是?”“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臣以为当务之急是讨论先帝功过,再根据功过商议庙号和谥号。”在场的大臣们纷纷拱手:“臣附议。”“臣也附议。”这些人一个比一个精明,会看人下菜碟。如果朱慈炯在谈及崇祯时并未露出不记的表情或情绪,他们会推荐褒义的庙号和谥号。反之,则会推荐一些褒贬不一的谥号和庙号。朱慈炯点头:“邱阁老所言极是。”于是众人商议崇祯的功过。功劳好说,过错难议。毕竟崇祯中兴了大明。仅凭这一点,就能掩盖无数过错。众人象征性的讨论了一会崇祯的功过,随后开始回忆明朝历代帝王的庙号和谥号,以免重复。已经使用的庙号和谥号有太祖朱元璋,谥号高皇帝。兴宗朱标,谥号康皇帝。(朱标的庙号和谥号皆为朱允炆追尊,朱棣继位后虽然取消,但也不能重复使用。)朱允炆下落不明,没有庙号和谥号。成祖朱棣,谥号文皇帝。(朱棣最开始的庙号是太宗,后被嘉靖皇帝改为成祖。)仁宗朱高炽,谥号昭皇帝。宣宗朱瞻基,谥号章皇帝。英宗朱祁镇,谥号睿皇帝。朱祁钰没有庙号,谥号景皇帝。宪宗朱见深,谥号纯皇帝。孝宗朱佑樘,谥号敬皇帝。武宗朱厚照,谥号毅皇帝。世宗朱厚熜,谥号肃皇帝。(朱厚熜追尊自已的父亲朱祐杬为睿宗,谥号献皇帝。)穆宗朱载坖,谥号庄皇帝。神宗朱翊钧,谥号显皇帝。光宗朱常洛,谥号贞皇帝。熹宗朱由校,谥号悊皇帝。回忆了半天,还是没人敢第一个给崇祯上庙号。毕竟谁也不愿意当出头鸟。看着众人的表现,朱慈炯一点也不急。他当着所有人的面吩咐尚膳监的太监:“给诸位大臣备好素食,免得把他们饿坏了。”众人互相看了看,知道今天如果不讨论出结果谁也走不了。于是国子监祭酒史可法率先说道:“陛下,先帝在位期间勤俭节约,平内忧,除外患,整军备,肃朝堂,轻徭役,改税法,治吏治,削宗藩,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成为古往今来少有的几位中兴之主之一。”“臣统计历代王朝中兴之主的庙号,又把我朝使用过的庙号进行参考,认为德宗庙号比较合适。”朱慈炯眨了眨眼睛,自言自语道:“德宗?”史可法点头并解释:“绥柔士民曰德,刚塞简廉曰德。上一位德宗是唐德宗李适(kuò),他在位期间任贤臣,改税法,内削藩镇,外击吐蕃,为后来的元和中兴打下了基础。”(元和中兴指唐宪宗李纯执政期间出现的中兴局面,由于明朝已经有了宪宗的庙号,所以只能参考为元和中兴打下基础的唐德宗。)听完解释。朱慈炯既没有表态认可,也没有表态不认可。而是看向其他人。在场的除了少数几人点头通意,其他人都露出了反对的表情。一个大臣站出来说道:“陛下,臣以为德宗的庙号不妥。唐德宗李适执政期间试图用藩镇打压藩镇的方式进行削藩,结果发生了四镇之乱和泾原兵变,唐德宗被迫丢弃国都,出逃奉天。”“臣附议。”“臣也附议。”复读机们一如既往地发挥着自已的作用。朱慈炯嗯了一声,也觉得德宗的庙号不妥。户部尚书施邦曜提议:“臣以为哲宗的庙号比较合适,知人曰哲,知能辨物曰哲。上一位使用哲宗庙号的皇帝是宋哲宗赵煦,他在位期间一改大宋弃地求和的局面,打服了西夏,并用贤臣,轻徭役,改税法。虽没有中兴大宋,却被后人赞天资聪粹,实有为之主。”有人反对道:“庙号选字有褒贬之意。太祖开国立业,太宗发扬光大,世宗有世系转移之意,至于哲宗则有守成之君的说法。先帝中兴大明,哲宗的庙号无法高攀先帝的功绩。”“臣附议。”。。。。。。朱慈炯再次点头,否认了哲宗的庙号。一个官员提议:“臣以为先帝的庙号应为昭宗。昭德有劳曰昭,圣闻周达曰昭,威仪恭明曰昭。。。。。。”不等那人把话说完,站在他前面的工部尚书黄锦就提醒道:“上一位使用昭宗庙号的皇帝是元昭宗爱猷识理答腊,他还是太子的时侯就专权,与自已的父亲内斗,最后失国北逃。”那人笑了笑:“元朝是鞑虏,我朝帝王庙号一般情况下不参考元朝。”黄锦通样笑着反驳:“那好,不看元朝看唐宋。宋朝没有昭宗,唐朝有一位唐昭宗。他在位期间三次出逃,最后被叛将朱温谋害,你觉得先帝还能用昭宗的庙号吗?”“这。。。”那人顿时语塞。在史可法的带动下,众人纷纷发表建议。有人说道:“臣以为先帝的庙号应为成宗,安民立政曰成,通达强立曰成。。。。。。”“臣以为先帝的庙号应为庄宗,兵甲亟作曰庄,睿圉克服曰庄。。。”除了以上庙号,还有人说出了宁宗和理宗的庙号。听来听去,朱慈炯的眉头越皱越深。在他看来这些庙号都太平常,没有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等朝堂再次恢复安静,朱慈炯发现内阁首辅邱瑜自始至终都没发言。这就有点不正常了。他轻咳一声问:“邱阁老,你是怎么想的?”邱瑜稳稳当当的说道:“陛下,先帝在位三十四年,臣纵观史书,也没找到类似的帝王。不过唐朝有一位帝王,与先帝的情况截然相反。”“谁?”邱瑜先是左右看了看,最后抬头看向朱慈炯并说道:“唐玄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