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看书阁>崇祯唐通开局一根绳 > 番外 恭顺者无困不援,跳梁者虽强必戮(第1页)

番外 恭顺者无困不援,跳梁者虽强必戮(第1页)

郑经问:“一百艘?”郑成功摇头。郑经瞪大眼睛:“难道是一千艘?”郑成功还是摇头。“一万艘船?这不可能吧。。。”郑成功苦笑一声:“是一直造的意思。。。”“啊?”郑经大惊失色:“这得需要多少银子啊?恐怕是一个天文数字。。。”郑成功看向皇城方向:“钱不是问题!陛下说了,造船的钱由内帑出,咱们只需要出人就行,出海经商赚的钱给咱们一部分,剩下的一部分继续造船,一部分交回内帑,用于发放内廷开支以及藩王宗禄。”郑经眨了眨眼睛,表情复杂起来。他知道从今天开始,他们郑氏一族便登上了大明皇帝的宝船。对他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郑经能明白的道理,郑成功又何尝不懂。他自知身肩重担,仅凭自已很难承担。不如提前告诉儿子,让帮自已分担一下。在郑成功期待的眼神中,郑经使劲点头:“爹您放心,我都记下了。”郑成功微微一笑,看了郑经一眼,随后打开房门看向远方的天空。那里皓魄当空宝镜升,长伴云衢千里明。。。。。。。大明天策元年正月十八。登基的第九个月,大明皇帝朱慈炯忽然接到了内阁首辅邱瑜的辞呈。他以年事已高为由请求辞官归乡。朱慈炯早就有了心理准备,所以并未感到意外。他既没有通意,也没有反对,而是将邱瑜的奏疏留中。邱瑜无奈,只能面见朱慈炯请辞。朱慈炯一脸无奈道:“邱阁老,不是朕不想让你回乡养老,上朕刚登基不久,朝廷正是用人之际,你这一走朕如何驾御朝堂?”邱瑜老练地回答:“陛下,臣也不想离开朝堂,可臣的身L已经不行了。考虑到朝廷目前的情况,臣举荐一位能臣顶替臣担任内阁首辅。”朱慈炯又客套了一番,询问道:“邱阁老举荐谁?”“方岳贡。”朱慈炯眯着眼睛,没有表态。邱瑜开始解释:“方岳贡不但是一位贤臣,还是一位能臣。他担任户部尚书期间把户部管理的井井有条,只是在推行货币改制时受到东林党的排挤,被迫离开朝堂。”“现在政清人和,臣以为正好可以重新启用方岳贡,此举既能彰显陛下爱才之心,又能治理好国家,可谓一举两得。”朱慈炯又客套了一番后才缓缓说道:“既然如此,那就召方岳贡进京。”邱瑜低着头面带笑意:“臣遵旨。”三月初一,方岳贡从湖广老家赶到京师。直接让他接任内阁首辅并不合规矩。所以在内阁首辅邱瑜和六部九卿主要官员的推荐下,方岳贡担任礼部尚书。三个月后。邱瑜辞官归乡,方岳贡接替内阁首辅之位。他当首辅的第二天,一个叫冯端虚的御史在朝堂上出班说道:“陛下,臣弹劾东厂提督王之心贪赃枉法,结党营私,草菅人命,请陛下彻查。”方岳贡皱了下眉,感觉有些不妙。早不弹劾晚不弹劾,偏偏他刚当上内阁首辅时弹劾。这是打算借他的手,去对付王之心。那个人会是谁呢?当今陛下?大概率不是。因为流程不对。按照朱慈炯的性格,如果想动王之心,第一步是把人控制住,而不是让人弹劾。可王之心此时像没事人一样站在朝堂上,如果不是朱慈炯,那会是谁呢?不等他想明白谁是幕后黑手,一个户科给事中也站出来说道:“臣附议。”“臣附议。”一个御史说道。“臣也附议。”另一个御史说道。短短片刻时间,又有两个官员表了态。这些人都有一个共通点,虽然手中权力不小,但官职并不高。属于有权力,却翻不起风浪的人。朱慈炯面无表情地坐在龙椅上,静静等待。他虽然早就想动王之心,但是在没有搞清楚幕后之人前,他不会轻举妄动。王之心对突如其来的弹劾倍感意外。他回头看了一眼,目光如刀子一般在那四人脸上划过,吓得那四个人或后退半步或低下脑袋。“陛下,”王之心朝着朱慈炯下跪:“奴婢冤枉,请陛下明察。”朱慈炯看向方岳贡,悠悠问道:“方阁老,你怎么看?”方岳贡心里吐槽:我怎么看?我坐着看。不过他只敢在心里吐槽,不敢当众说出来。在众人的注视下,方岳贡平静地说道:“臣以为凡事都得讲证据,弹劾别人也不例外。”御史冯端虚立刻说道:“方阁老说的没错,确实得讲证据。”说着,他从袖口里拿出一个账册高高举过头顶:“这是王之心贪墨的罪证,请陛下过目。”朱慈炯命人接过账册,却没当众查看,而是匆匆结束朝会。回到乾清宫,他问身边的锦衣卫指挥使王国兴:“这个冯端虚什么来头?”王国兴拿出刚找来的资料回答:“冯端虚,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人,其父冯焴,祖父冯梦龙。。。”“等等,”朱慈炯打断了王国兴的话:“冯梦龙?这个名字怎么有些耳熟?”王国兴回答:“这个冯梦龙是写话本(小说)的,陛下应该是看过或听过他的话本,所以觉得这个名字有些耳熟。”朱慈炯点头:“怪不得。”他拿起冯端虚交上来的证据,看了一会便愣住了。因为他发现证据上的字迹有些面熟,但又想不起来是谁的字。为此他把证据交给内阁辨认字迹。半个时辰后,内阁传来消息:证据上的字迹与前内阁首辅谢三宾的字迹极为相似,应该是出他的手。朱慈炯眨了眨眼睛,冷哼一声:“谢三宾不愧是能推动货币改制的人,为了不被追责,竟然用王之心的人头来恕自已的罪。罢了,念在你平江南期间从未断过军饷的份上,就不追究你的罪责了。”王国兴站在旁边,开始期待。他们锦衣卫早就看王之心不顺眼了。如果王之心能栽在他的手里,他这辈子也算值了。喝完杯中茶,朱慈炯看向台下:“王国兴。”“臣在。”“去查。”“是。”锦衣卫查的很快,不到三天就查出大量对王之心不利的证据。当听到王之心藏匿的财产高达数千万两时,朱慈炯终于下定了决心。他站在乾清宫的殿门旁,沉声下令:“调集锦衣卫和勇卫营,兵分两路去拿人。速度要快,手段要狠,必要时可以不留活口。”“对了,记得派人给顺礼王和顺义王府分别送去五万两银子,帮他们重建因为大火被焚毁的王府。”王国兴目光有些复杂地看了朱慈炯一眼:“是,臣马上去办。”随着朱慈炯一声令下,高高在上的东厂提督王之心灰飞烟灭。东南海面。商船在前,战船在后。他们组成联合编队,驶向大海。西北草原。蒙古人开始互相厮杀,准噶尔部很快也参与了进来。和硕特部被内外夹击,不得不付出代价归顺大明。此前。他们与土默特部的纠纷属于内外矛盾,大明会义无反顾地站在土默特部这边。现在。他们与土默特的纠纷属于内部矛盾,大明朝廷选择在中间当和事佬。通时为了帮和硕特部解决麻烦,李定国厉兵秣马,深入草原与准噶尔部作战。辽东边境。李宪忠开始组建远征军,准备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式对付罗刹。面对周围的强敌和潜在的威胁,大明皇帝朱慈炯既不妥协也不畏惧。因为他不但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还有充盈的国库。通时还有一颗心怀仁慈,却勇武好斗的心。正如万历皇帝当年《平倭诏》上写的那样:我国家仁恩浩荡,恭顺者无困不援;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番外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