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看书阁>放水的后果 > 第46章 刘板筋,在命运的磨盘中走出自己的路(第5页)

第46章 刘板筋,在命运的磨盘中走出自己的路(第5页)

刘板筋没应声,只是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继续往前走。

竹笼里的猪肺晃了晃,他低头对胡豆说:“做人得有分寸,别跟人瞎闹,欺负外来的娃子不算本事,有能耐出去闯天下。”

这话像是在说胡豆,又像是在说豌豆,带着长辈的教诲与期许。

胡豆吐了吐舌头,把他的手拽得更紧了,像是知道错了,又像是在撒娇。

邱癫子望着他们的背影,忽然叹了口气,声音里带着点感慨:“这沟里的人,还是老样子,看着粗糙,心里都亮堂着呢。

刘板筋年轻时就心善,有次王老五家的猪难产,大半夜的来找他,他二话不说就去了,忙了半宿,帮着把猪崽都接生下来,分文不取,还自己贴了草药钱给母猪补身子。

这样的人,现在不多了。”

我望着磨盘里那枚孤零零的气球,在暮色中泛着微弱的光,像颗不肯熄灭的星子,透着股倔强。

忽然明白豌豆为什么不回头——在他心里,丢个气球不算啥,困住几个外来娃也不算啥,胡豆的一声“回家”,才是最要紧的事。

家是根,是港湾,比什么都重要。

就像刘板筋,买肺子被怠慢了会嘟囔,见娃子手被卡了会搭救,却从不会把这些事放在心上太久,日子该咋过还咋过,像磨盘一样,稳稳当当,按自己的节奏转,不为外界的纷扰所动。

他们活得像忧乐沟的山,沉默,却自有定数。

风来了,就迎着;

雨来了,就受着;

太阳出来了,就晒着。

不抱怨,不折腾,不怨天尤人,把日子过成了脚下的路,平平实实,却能走得远。

这种韧性,或许就是乡人的生存智慧,是在这片土地上繁衍不息的秘诀。

山风掠过磨盘,带起一阵“嗡嗡”的轻响,像是百年前的魂魄在低语,又像是磨盘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我望着月泉的方向,那里的水流声似乎更清晰了,却不像之前那么吓人,倒像是在诉说什么,带着几分沧桑与无奈。

十年之期将近,可此刻站在这盘老磨旁,看着刘板筋慢悠悠远去的背影,忽然觉得,命运或许就像这磨盘,看着冰冷坚硬,可总有像刘板筋这样的人,能在它的缝隙里,走出自己的路来,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得很。

邱癫子拍了拍我的肩,掌心的温度透过衣衫传过来,带着股暖意:“走吧,找汪大爷去。

有些事,总得问个明白,躲是躲不过的,不如坦然面对。”

我点点头,攥了攥腰间的青铜令牌,冰凉的触感里似乎多了点暖意,像是有了某种力量。

转身时,看见那枚猪尿泡气球还在磨眼里浮着,在暮色中泛着微弱的光,像颗不肯熄灭的星子,倔强得很,透着股不服输的劲儿。

磨盘周围,五个外来娃子正互相搀扶着往院门口走,胖小子的手虽然还红着,却已经有说有笑了,孩童的烦恼,来得快去得也快,不像成年人,总被心事缠着。

暮色彻底笼罩了老农会大院,青石板路上的水迹渐渐暗下去,竹笼滴下的血珠也融入了夜色,消失不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远处的月泉依旧在流淌,水声潺潺,像是一首古老的歌谣,在山坳里回荡,分不清是诅咒,还是祝福,或许两者本就是一体两面。

而刘板筋的身影,已经消失在院门外的拐角,只留下胡豆偶尔传来的笑声,清脆得像风铃,在寂静的傍晚,格外动听,驱散了些许阴霾。

我深吸一口气,跟着邱癫子往大院深处走去。

脚下的青石板被踩得“噔噔”响,像是在给自己打气,又像是在与这古老的院子对话。

不管前面有什么,总得走过去看看,就像刘板筋说的,“别硬来,顺着道走”,或许,命运的磨盘再硬,也总有能顺着走的道,总有能解开的结。

祠堂的方向传来几声狗吠,悠远而平静,像是在守护着这沟里的秘密,也像是在欢迎归来的人,带着几分亲切与安稳。

夜空中,一颗亮星悄然升起,正好悬在月泉的方向,亮得刺眼,仿佛在指引着什么,又像是在默默注视着这片土地上的悲欢离合。

大院深处的灯光渐次亮起,像一颗颗温暖的星辰,驱散了黑暗,也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

墙头上的杂草在风中摇曳,影子投在墙上,像幅流动的画。

远处传来晚归的农人扛着锄头回家的脚步声,伴随着几声咳嗽与说笑,带着股烟火气,让人觉得踏实。

这忧乐沟,藏着太多秘密,也藏着太多生活的韧性,或许,答案就藏在这些平凡的人与事中,等着被发现,被理解,被传承。

喜欢水不暖月请大家收藏:()水不暖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